![]() 雙樞軸煞車夾器
专利摘要:
本發明係指一種雙樞軸煞車夾器,適用於與一煞車輸入裝置及一煞車線連接並配合作動,其包含:一個第一卡鉗臂、一個第二卡鉗臂,及一對稱連接該等卡鉗臂的橋接裝置。該橋接裝置包括一個第一橋接件與一個第二橋接件。該第一橋接件具有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一軸件,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第二本體及一第二軸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分別透過該第一軸件與該第二軸件互相連接。該煞車線之一端與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其中一者連接,該煞車線之另一端與該煞車輸入裝置連接。當使用者驅動該煞車輸入裝置並帶動該煞車線時,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彼此相對接近。 公开号:TW201305003A 申请号:TW101126562 申请日:2012-07-24 公开日:2013-02-01 发明作者:Kristopher Wehage 申请人: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IPC主号:B62L1-00
专利说明:
雙樞軸煞車夾器 本發明主要係揭示一種煞車夾器,尤指一種雙樞軸煞車夾器。 在自行車領域中,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與更佳的安全性,煞車一直以來都是高級車種展現其技術力的首要零件之一。在快速行駛的狀態下,急速煞車時所帶來的扭力對於煞車零件而言是一大衝擊,為了克服強大的扭力,研發者多以增加煞車夾器的剛性來作為對策。而在高級車種的應用上,如何達成輕量化之目標也是研發者面對的挑戰之一。因此,如何增加煞車夾器的剛性並進行輕量化便成為各家研發者展示其技術力的最好平台。習知之雙樞軸煞車夾器包含一個第一卡鉗臂與一個第二卡鉗臂,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分別連接於一個一體成形的橋接件兩端。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分別對稱地連接於一個搖臂連桿。當習知雙樞軸煞車夾器作動時,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彼此相對接近而夾掣。 在煞車的反作用力被傳導至習知雙樞軸煞車夾器固定於車體的支點之過程中,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會同時受到扭轉負載與彎曲負載,因此,習知之雙樞軸煞車夾器在急煞時常會因為承受突如其來的強大扭力而發生彎曲或斷裂。在製造習知之雙樞軸煞車夾器時,若選用的材料剛性不足或是鍛造方法失當,常會導致該習知雙樞軸夾器自其第一卡鉗臂或是第二卡鉗臂斷裂或產生形變,使得車手暴露於煞車失靈的風險中。 有鑑於上述先前技術的問題無法有效的解決與克服,因此本申請人提出本專利申請,以解決前述問題點。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雙樞軸煞車夾器,利用一橋接裝置承受煞車時所產生的扭力,使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僅受到彎曲力,不會因為同時受到彎曲力與扭力而產生形變。 本發明係指一種雙樞軸煞車夾器,適用於與一煞車輸入裝置及一煞車線連接並配合作動,該雙樞軸煞車夾器包含:一個第一卡鉗臂、一個第二卡鉗臂及一個橋接裝置。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藉由該橋接裝置對稱地連接。該橋接裝置包括一個第一橋接件與一個第二橋接件。該第一橋接件具有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一軸件,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第二本體及一第二軸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分別透過該第一軸件與該第二軸件互相連接。該煞車線之一端與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其中一者連接,該煞車線之另一端與該煞車輸入裝置連接。當使用者驅動該煞車輸入裝置並帶動該煞車線時,該第一卡鉗臂與該第二卡鉗臂彼此相對接近。 因該橋接裝置能有效地分散原本集中作用於同一位置的扭力及彎曲力,故可避免於高速煞車時發生卡鉗臂變形或斷裂的危險。此外,習知一體成形式之橋接裝置由本發明中較薄的組合式橋接裝置所取代,故可有效地減少重量,進而達到輕量化的效果。 其他目的、優點和本發明的新穎特性將從以下詳細的描述與相關的附圖更加顯明。 有關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述如後,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種結構之限制。 參照圖一至圖七,為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適用於與一煞車輸入裝置(圖未示)及一煞車線70連接並配合作動,該雙樞軸煞車夾器包含一個第一卡鉗臂10、一個第二卡鉗臂20、一個橋接裝置30、一個彈性件40、一個鎖固單元50、兩個襯套60及兩個定位環61。 該第一卡鉗臂10包括一裝設於該第一卡鉗臂10頂端之調整螺絲11、一自該第一卡鉗臂10向外延伸之搖臂連桿101及一形成於該第一卡鉗臂10上之通孔102。該第二卡鉗臂20包括形成於該第二卡鉗臂20上之一穿孔201、一自該第二卡鉗臂20向外延伸之頂抵部202、一自該第二卡鉗臂20頂端延伸之連接臂21、一裝設於該連接臂21之連動端22、一可供裝設於該連動端22之墊圈23及一供固定該墊圈23之固定件24。該第一卡鉗臂10與該第二卡鉗臂20分別裝設一個第一煞車片12與一個第二煞車片25,該第一煞車片12與該第二煞車片25彼此對稱。 該搖臂連桿101自該通孔102向該第二卡鉗臂20方向延伸。該頂抵部202自該穿孔201向該第一卡鉗臂10方向延伸,並與該搖臂連桿101可分離地互相頂抵。該連接臂21自該第二卡鉗臂20向該第一卡鉗臂10方向延伸並於遠離該第二卡鉗臂20之一端設置該連動端22供裝設該墊圈23及該固定件24。該煞車線70通過該調整螺絲11後,其一端裝設於該連動端22與該墊圈23之間,並藉由該固定件24固定於該連動端22。該煞車線70之另一端連接於該煞車輸入裝置。 該橋接裝置30對稱連接該第一卡鉗臂10及該第二卡鉗臂20,其包括一個第一橋接件31與一個第二橋接件32。該第一橋接件31具有一個第一本體311及一個第一軸件312,該第二橋接件32具有一個第二本體321及一個第二軸件322。該第一本體311及該第二本體321之一端分別延伸出該第一軸件312及該第二軸件322。該第一軸件312穿設於該通孔102,該第二軸件322穿設於該穿孔201。該等本體311、321未延伸出該等軸件312、322之一端則與非自其延伸出之該等軸件312、322之另一端相連接。 該彈性件40裝設於該第一軸件312與該第二卡鉗臂20之間。該彈性件40包括二位於兩端之端部41,及中間撓曲形成之至少一圈部42。該等端部41分別頂抵於該第一軸件312與該第二卡鉗臂20,該第二軸件322穿設於該圈部42。 該鎖固栓單元50包括一鎖固件51、一延伸自自行車體之鎖固栓501及可供該鎖固件51鎖固之鎖固端502。該鎖固件51穿設於該第一軸件312並將該第一軸件312鎖固於該鎖固端502,如圖七所示,該雙樞軸煞車夾器藉此固定於自行車體上。 該等襯套60包括一穿設部601與一擋止部602。該穿設部601穿設於該穿孔201中,並藉由該擋止部602擋止於該穿孔201外。該等定位環61分別套設於該第一軸件312及該第二軸件322的末端,藉此提供該第一橋接件31與該第二橋接件32能夠緊密地結合該第一卡鉗臂10與該第二卡鉗臂20上。此外,該第一橋接件31與該第二橋接件32也能夠利用螺栓與螺帽穩固地連接,並不以此為限。 如圖三、圖四所示,當該煞車輸入裝置牽動該煞車線70時,該煞車線70經由該連接臂22牽動該第二卡鉗臂20,並使該第二卡鉗臂20依順時針方向旋轉。此時該頂抵部202會順勢頂抵該搖臂連桿101,使其依逆時針方向旋轉,使得該第一卡鉗臂10及該第二卡鉗臂20互相靠近並進行夾掣。如圖五、圖六所示,該雙樞軸煞車夾器進行夾掣時,該卡鉗臂20會給予該彈性件40一順時針方向之壓力使該彈性件40產生彈力蓄積,當該煞車線70放鬆時,該壓力消失使得該彈性件40蓄積之彈力釋放而逆時針推動該第二卡鉗臂20使其回到進行夾掣前之位置,並一齊帶動其他元件一併回復夾掣前原狀。 綜上所述,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煞車時產生的反作用力會被傳導至該橋接裝置30,該第一卡鉗臂10與該第二卡鉗臂20僅受到彎曲力,不會因為同時受到彎曲力與扭力而產生形變。 第二,該第一橋接件31與該第二橋接件32都具有相較於習知一件式的橋接件更薄的壁面厚度,因此能夠有效地減輕重量。 惟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舉凡數值之變更或等效元件之置換,或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疇。 10‧‧‧第一卡鉗臂 101‧‧‧搖臂連桿 102‧‧‧通孔 11‧‧‧調整螺絲 12‧‧‧第一煞車片 20‧‧‧第二卡鉗臂 201‧‧‧穿孔 202‧‧‧頂抵部 21‧‧‧連接臂 22‧‧‧連動端 23‧‧‧墊圈 24‧‧‧固定件 25‧‧‧第二煞車片 30‧‧‧橋接裝置 31‧‧‧第一橋接件 311‧‧‧第一本體 312‧‧‧第一軸件 32‧‧‧第二橋接件 321‧‧‧第二本體 322‧‧‧第二軸件 40‧‧‧彈性件 41‧‧‧端部 42‧‧‧圈部 50‧‧‧鎖固單元 501‧‧‧鎖固栓 502‧‧‧鎖固端 51‧‧‧鎖固件 60‧‧‧襯套 601‧‧‧穿設部 602‧‧‧擋止部 61‧‧‧定位環 70‧‧‧煞車線 圖一:為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之立體外觀圖。 圖二:為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之立體分解圖。 圖三:為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沿圖一中3-3剖面線所取之剖面圖,表示車輪位於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的該第一與第二卡鉗以及煞車線連接於該第一卡鉗與該連接單元,其中車輪與煞車線以虛線表示。 圖四:為圖三之延續,表示該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夾掣於車輪。 圖五:為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沿圖一中5-5剖面線所取之剖面圖。 圖六:為圖五之延續,表示該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夾掣於車輪。 圖七:為本發明雙樞軸煞車夾器沿圖三中7-7剖面線所取之剖面圖。 10‧‧‧第一卡鉗臂 101‧‧‧搖臂連桿 102‧‧‧通孔 11‧‧‧調整螺絲 12‧‧‧第一煞車片 20‧‧‧第二卡鉗臂 201‧‧‧穿孔 202‧‧‧頂抵部 21‧‧‧連接臂 22‧‧‧連動端 23‧‧‧墊圈 24‧‧‧固定件 25‧‧‧第二煞車片 30‧‧‧橋接裝置 31‧‧‧第一橋接件 311‧‧‧第一本體 312‧‧‧第一軸件 32‧‧‧第二橋接件 321‧‧‧第二本體 322‧‧‧第二軸件 40‧‧‧彈性件 41‧‧‧端部 42‧‧‧圈部 50‧‧‧鎖固單元 501‧‧‧鎖固栓 502‧‧‧鎖固端 51‧‧‧鎖固件 60‧‧‧襯套 601‧‧‧穿設部 602‧‧‧擋止部 61‧‧‧定位環
权利要求:
Claims (6) [1] 一種雙樞軸煞車夾器,適用於與一煞車輸入裝置及一煞車線連接並配合作動,該雙樞軸煞車夾器包含:一第一卡鉗臂(10);一第二卡鉗臂(20);及一橋接裝置(30),對稱連接該等卡鉗臂(10,20),並包括一第一橋接件(31)與一第二橋接件(32),該第一橋接件(31)具有一第一本體(311)及一第一軸件(312),該第二橋接件(32)具有一第二本體(321)及一第二軸件(322),該第一本體(311)與該第二本體(321)分別透過該第一軸件(312)與該第二軸件(322)互相連接;該煞車線之一端與該第一卡鉗臂(10)與該第二卡鉗臂(20)其中一者連接,該煞車線之另一端與該煞車輸入裝置連接,當使用者驅動該煞車輸入裝置並帶動該煞車線時,該第一卡鉗臂(10)與該第二卡鉗臂(20)彼此相對接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樞軸煞車夾器,其中該第一卡鉗臂(10)樞接於該第一軸件(312),該第二卡鉗臂(20)樞接於該第二軸件(322),該第一軸件(312)成形於該第一橋接件(31)或該第二橋接件(32)一端,該第二軸件(322)成形於該第一橋接件(31)或該第二橋接件(32)另一端。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樞軸煞車夾器,其中該第一卡鉗臂(10)具有一搖臂連桿(101),該第二卡鉗臂(20)具有一頂抵部(202),當該煞車輸入裝置牽動該煞車線時,煞車線會牽動該第二卡鉗臂(20),使該第二卡鉗臂(20)轉動並帶動該頂抵部(202)頂抵該搖臂連桿(101),使該搖臂連桿(101)轉動,使該第一卡鉗臂(10)與該第二卡鉗臂(20)互相接近以進行夾掣。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樞軸煞車夾器,更包括一個彈性件(40),該彈性件(40)裝設於該第一軸件(312)與該第二卡鉗臂(20)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雙樞軸煞車夾器,其中,該彈性件(40)包括兩端部(41)及一圈部(42),該兩端部(41)分別頂抵於該第一軸件(312)與該第二卡鉗臂(20),該圈部(42)供第二軸件(322)穿設。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雙樞軸煞車夾器,其中,該頂抵部(202)是自該穿孔(201)向第一卡鉗臂(10)延伸,該搖臂連桿(101)是自該通孔(102)向第二卡鉗臂(20)延伸。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74948B|2015-03-01|雙樞軸煞車夾器 JP5304207B2|2013-10-02|ブレーキエアガイド構造 JP3205733B2|2001-09-04|自転車用フレーム US20180009501A1|2018-01-11|Dynamic force-distribut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ingle-handed braking device of front and rear wheels TW202003329A|2020-01-16|具有安裝托架之自行車前變速器 US8413769B2|2013-04-09|Bicycle brake system using cam mechanism US9561835B2|2017-02-07|Bicycle brake assembly TW201247472A|2012-12-01|Quick release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brake US20130025979A1|2013-01-31|Low-Profile Dual-Pivot Caliper Brake EP2444310B1|2014-07-30|Bicycle brake system using cam mechanism JP2011102063A|2011-05-26|自転車用ブレーキ JP2011046240A5|2012-10-04| JP2005067558A|2005-03-17|三輪自転車のブレーキ装置 KR101074867B1|2011-10-19|자전거용 멀티 브레이크 장치 JP3943588B1|2007-07-11|両引きブレーキキャリパー TWI710496B|2020-11-21|自行車煞車組件 CN214084640U|2021-08-31|刹车装置以及车辆 JP5048744B2|2012-10-17|自転車用ブレーキ JP2007168757A|2007-07-05|クワガタ型ブレーキキャリパー FI12179U1|2018-10-15|Ajoneuvo TWM561148U|2018-06-01|一種防止碟式煞車鎖死之機構 JP3159551U|2010-05-27|自転車用ブレーキ装置 TW201114631A|2011-05-01|Hydraulic brake device JP2005029112A|2005-02-03|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装置のトルク止め構造 JP2017030734A5|2019-06-27|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474948B|2015-03-01| CN103144728A|2013-06-12| CN103144728B|2016-03-16| US8517151B2|2013-08-27| US20130025980A1|2013-01-3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4014408A|1975-08-07|1977-03-29|Armstrong Allen E|Variable-leverage brakes for bicycles| US4482033A|1981-09-03|1984-11-13|Yoshigai Kikai Kinzoku Kabushiki Kaisha|Caliper brake apparatus of the side-pull type| FR2623768B1|1987-11-27|1993-11-05|Shimano Industrial Cy Ltd|Frein a machoire du type a tirer lateralement| IT1228338B|1989-02-10|1991-06-11|Modolo Adamo & C|Dispositivo per ottenere la simmetria di funzionamento di un freno per bicicletta.| IT1257148B|1992-09-11|1996-01-05|Campagnolo Srl|Freno di bicicletta.| IT1320029B1|2000-04-11|2003-11-12|Campagnolo Srl|Gruppo di frenatura per bicicletta, e bicicletta utilizzante talegruppo.| CN2477526Y|2001-04-11|2002-02-20|周乾根|自行车刹车手柄| US6776267B2|2002-09-27|2004-08-17|Shih Fan Tsai|Brake device for cycles having spring supporting seat| US7182180B2|2004-11-26|2007-02-27|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Bike brake clamp| JP2006281853A|2005-03-31|2006-10-19|Honda Motor Co Ltd|車両の制動装置| US7975810B2|2007-08-10|2011-07-12|Liu Robert Z|Cam activated bicycle wheel brake| US8096392B2|2007-09-26|2012-01-17|Craig Hawley Edwards|Light weight bicycle brake assembly| TWI328546B|2008-01-18|2010-08-11||| TWM340236U|2008-03-25|2008-09-11|Lee Chi Entpr Co Ltd|Synchronous brake| TWI357388B|2009-03-16|2012-02-01|R Ginster Nicholas||US10189537B2|2015-03-24|2019-01-29|Yuan-Hung WEN|Brake for bicycle| TWI537172B|2015-03-24|2016-06-11|溫芫鋐|自行車刹車器| CN104773248B|2015-03-27|2019-08-09|温芫鋐|自行车刹车器| US9821880B2|2015-08-07|2017-11-21|Shimano Inc.|Bicycle rim brake| GB2562024B|2017-02-06|2021-11-17|The Moulton Bicycle Company Ltd|Cycle brake mount|
法律状态:
2019-12-0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13/191,549|US8517151B2|2011-07-27|2011-07-27|Exoskeleton bridge of dual-pivot brake allowing braking forces to transmit through center plane of dual-pivot brake|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